2010/07/02 人心有多慌 黃金價就有多高
聯合理財網 2010/06/28
【聯合報╱本報記者陸倩瑤、羅兩莎、鄭朝陽】

國際黃金價格一路飆漲,再度衝破歷史高點。金價氣勢如虹,市場喊到每盎司(又稱英兩,約卅一點一克)兩、三千美元,知名國際投資大戶索羅斯(George Soros)已喊出「黃金泡沫說」,但金價依舊看好。黃金到底有什麼魅力,值得全球投資人瘋狂追求?

當發生通貨膨脹、貨幣貶值和戰亂,黃金就搖身一變,成了保護資產價值的實體貨幣,因此而有「亂世英雄」之名。

有人說,黃金價格反映的是紙幣社會的混亂和恐慌程度,從近幾年金價和國際政經情勢的連動可窺一二。

○五年起漲 次貸推升飆漲

金價從一九九○年代來到每盎司四百美元後,幾乎停滯不前,二○○五年開始起漲,二○○八年美國發生次級房貸危機,引動一場史無前例的全球金融海嘯,許多知名的大型企業和金融機構倒閉或被政府接管,造成投資人極大的恐慌。

美國政府為了因應金融海嘯後的經濟頹勢,大幅降息及印鈔票救市,以致美元一路貶值,投資人憂慮美元貶值加速通貨膨脹,造成財富因幣值下貶而縮水,紛紛買進黃金避險保值,黃金成了護持資產的避風港,也使得黃金重登「萬物價值標準」的歷史地位,金價一路漲破千元美金大關。

歐元大貶值 金價再攀高峰

今年,希臘、西班牙等歐盟會員國陷入債信風暴,歐元大貶,逐漸喪失全球第二貨幣地位,投資人棄歐元和英磅,轉而擁抱黃金,又把金價推向歷史高峰。這幾年全球股市哀鴻遍野,唯有金市閃爍耀眼的光芒。

黃金身價扶搖直上,也與產量稀少、開採難度愈來愈高有關。

人類四千年 僅開採兩泳池

地殼只有十億分之三是金,海水裡也含有金,但濃度極低,只占十億分之零點一至零點二;至今人們仍然無法從海水提煉出黃金。世界黃金協會表示,人類四千年來開採的黃金總量約十六點一萬噸,勉強填滿兩個奧運標準游泳池,其中半數以上是過去五十年裡挖出來的。現在全世界可供交易的黃金約七萬噸,如果分配給全球六十億人,每人只有十二克,稀有性顯而易見。

最大生產國 大陸取代南非

全球約有五十個黃金產國,近八成集中在南非、美國、俄羅斯、澳洲、加拿大及中國大陸。南非擁有一百六十公里長金脈,向來是世界黃金供應的主要來源。南非四十年前的年產量占全球供應量的七成九(約一千公噸),但金脈幾乎被挖光了,現在年產量只有兩百多噸,中國大陸已取代南非成為世界最大的黃金生產者。

原本印度是全球最大黃金需求國,但金融海嘯後,中國已躍居全球最大黃金需求國。中、印兩國經濟起飛,人民對飾金的需求續增,加上全球經濟不穩定,藉黃金分散國家資產的種類與風險;像國際貨幣基金(IMF)賣庫存黃金籌錢援助窮國,幾乎都被這兩國央行接走。

黃金不像股票可能變成一文不值的壁紙,也沒有買債券有發行機構倒閉的風險(如發行連動債的雷曼兄弟控股公司);而台灣人把錢存在銀行,一年期定存利率不到兩趴,但通貨膨脹率卻達三點六趴,錢愈存愈薄。因此,愈來愈多人青睞黃金的保值性,各種黃金商品是當前熱門的投資理財工具。

世界第一金 破200公斤黃金有「亂世英雄」美名。圖為訪客正觸摸台北縣金瓜石黃金博物館裡世界最大的金塊,重達兩百廿公斤。(法新社資料照片)
影響金價的因素 製表/鄭朝陽